中考语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11

2015-11-11 16:06:45来源:网络

  如何才能提高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分数,新东方在线中考网整理了《中考语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11》,供同学们参考。更多2016中考最新资讯、2016中考录取分数、2016中考体育将不断更新,敬请关注新东方在线中考网

  点击下载:中考语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六、体会说明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

  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考察方式: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该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

  ④某两个或多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类型1: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例9〗"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解题方法归纳分析:“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

  〖例10〗“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解题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表态:不能删+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2.“××”一词在句中有何作用?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11〗“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在当时”有何作用?

  答: “在当时”表时间,说明了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但现在不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3:某词能否换其它词。请说明理由

  方法: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的词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之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例12〗“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中的“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换成“总是”就变成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不符合实际,“往往”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换。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

  答: 如XX”(找含限制性词语的句子),这句话中的XX(词语)是XX的意思(或表XX),说明了 XX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13〗““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答:这句话中“一般”、“绝大部分”两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是对称的,但也有特殊,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三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或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辨析概念: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八、其它

  1、指示代词“这”“此”的作用

  方法提示:带着问题顺藤摸瓜向前找,直接或概括摘录,务必要替换代词,代入检验。

  (“此”指代内容一般在“此”字上文的几层或几句中。)

  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内容、交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可根据题目的作用给文章拟写标题。)

  〖例14〗《把玉米穿在身上》:本文以“把玉米穿在身上”为题,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语言形象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起到了引出对以玉米为原料的新产品的介绍。

  来源:新东方在线论坛

  更多2016中考资料下载2016中考最新资讯2016中考录取分数2016中考体育等最新中考信息,请关注新东方在线中考网。

本文关键字: 中考语文 阅读答题技巧

微信扫码加入【初中群】免费领取

6G初中全科学习资料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初中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初中资料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