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16

2015-11-11 17:18:01来源:网络

  如何才能提高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分数,新东方在线中考网整理了《中考语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1》,供同学们参考。更多2016中考最新资讯、2016中考录取分数、2016中考体育将不断更新,敬请关注新东方在线中考网

  点击下载:中考语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阅读

  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考点透视】

  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1)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

  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中考真题

  (2009年山东潍坊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 笔 辄 为 人 所传 诵

  [解析]朗读文言文时,主谓之间应该有适当停顿。在这个句子中,“落笔”是主语,“辄为人所传诵”是谓语,两者之间应该停顿。

  [参考答案]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

  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真题】

  (2009年浙江义乌卷)下列句中加点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 b. 长跪而谢之曰

  c. 辍耕之垄上 d. 小大之狱

  [解析]“之”是常用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动词。a项中的“之”是代词,指“齐师伐我”这件事;b项中的“之”是代词。指唐雎:c项中的“之”作动词,可译为“到,往”;d项中的“之”作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参考答案]d

  考点三: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指津】

  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中考真题】

  (2009年贵州黔东南卷)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

  (3)几欲先走________

  [解析]“间”在这里作动词,可理解为“夹杂”;“名”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说出”;“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汉语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跑”。

  【参考答案】(1)夹杂 (2)说出 (3)跑

  考点四:文言文句子翻译

  【考点透视】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解题指津】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1)保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2)补充,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3)省略,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4)替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5)调整,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

  【中考真题】

  (2009年山西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解析]“讽”在这里是“用委婉的语言劝告”的意思;“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表比较、选择、反问等,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更……”。

  [参考答案](1)邹忌委婉地劝说齐王,齐王接受了规劝。 (2)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本文关键字: 中考语文 阅读答题技巧

微信扫码加入【初中群】免费领取

6G初中全科学习资料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初中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初中资料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