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家园》阅读答案

2018-09-29 15:13:57来源:网络

《善待家园》阅读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红字注音。

  迁徙(xǐ) 遗骸(hái) 吞噬(shì) 蛰伏(zhé) 石堰(yàn)

  蠕动(rú) 锨(xiān) 镐(gǎo) 钎(qiān)

  2.形近字

  ┏裹(guǒ)包裹 ┏赖(lài)依赖 ┏赌(dǔ)赌博 ┏儒(rú)儒家

  ┣衷(zhōng)衷心 ┗懒(lǎn)懒惰 ┣堵(dǔ)堵塞 ┣濡(rú)濡湿

  ┗衰(shuāi)衰弱 ┗睹(dǔ)目睹 ┣蠕(rú)蠕动

  ┣懦(nuò)懦弱

  ┗孺(rú)孺子牛

  3.多音字

  ┏(nán)困难 ┏(hè)负荷

  难┫ 荷┫

  ┗(nàn)灾难 ┗(hé)荷花

  4.词语解释

  【泥 石 流】山坡上大量的泥沙、石块等经山洪冲击而形成的短暂的急流。

  【侵 蚀】逐渐侵害使变坏。

  【枯 燥】单调,没有趣味。

  【今非昔比】现在的情况不是过去所能比的。

  【迁 徙】迁移。

  【遗 骸】遗体;遗骨。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紧 俏】销路好,供不应求。

  【锤 炼】磨练。在文中是褒词贬用,具有讽刺意味。

  【遮 掩】遮蔽,遮盖。

  【吞 噬】吞食,并吞。

  【惬 意】满意;称心;舒服。

  【知恩图报】知道了恩情就谋求报答。

  【蛰 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这里是比喻的说法。

  【猎 猎】象声词,形容旗帜被风吹动。

  【石 堰】较低的挡水建筑物,作用是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

  【蠕 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突如其来】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不动心。

  【陡 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期 盼】盼望。

  【洋 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呵 护】爱护,保护。

  【衰 竭】由于疾病严重而生理节能极度减弱。

  5.文学常识真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是一篇___,作者___,《_______》记者。

  (2)地质灾害是在__或___因素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灾害。它凶手___、____、___、___。

  (3)___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原因。……其中,___、____、泥石流分居前三位。

  【参考答案】

  (1)《啄木鸟》 报告文学 吴岗 《国土资源报》

  (2)自然 人为 滑坡 泥石流 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3)人祸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回顾

  【明确】本文是《国土资源报》记者吴岗写的报告文学,发表于2001年第6期《啄木鸟》杂志。作者以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量事实,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呼吁每个公民善待自己,善待家园。

  2.为什么说“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试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明确】全文除导语和简短的结语之外,主体由三部分组成。

  在导语中,作者对地质灾害作了简要介绍之后,便以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警示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体部分的第一节“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的是海南省文昌市80%的珊瑚礁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其原因一是挖珊瑚礁当作旅游纪念品卖钱,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以珊瑚礁为原料烧石灰,个人的腰包鼓起来了,而“海岸线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破坏了”,要想恢复“至少要等上一千年”。

  第二节“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了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相当恶劣的东三岔村,由于村民对大山进行了综合治理,抵抗住了特大暴雨的袭击,如今像一个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而相距仅八公里的松树沟村却在同一场大暴雨的袭击下诱发了泥石流,成了碎石的世界,失去了自己的家园。

  第三节“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一个同样的事实:人祸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

  【明确】作者希望每个公民都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严重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善待我们的家园;希望不要以急功近利的行为去破坏生态平衡;希望有关领导和群众都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4.文章中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广泛性、严重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人们受到强烈震撼,从而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5.结构分析

  (1)本文除导语、结语外,主体共有3个小节,归纳如下:

  导语:作者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后果,点出“人祸”是主要原因。

  第一部节(标题1):“珊瑚礁不仅仅是美丽的”,主要披露了海南省文昌市80%珊瑚礁海岸带遭到严破坏的情况。

  第二部分(标题2): “大山是知恩图报的”,以北京延庆县的两个山村的不同遭遇为例,说明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标题3): “裸露的土地就像裸体的我们自己”,揭示了垦草种粮、过度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大面积沙漠化,生态日益严重。

  结语:作者再次呼吁“善待家园,就是善待自己”,“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尾呼应。

  (2)结构示意图

  三、深入探究

  1. 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

  (1)用事实说话。

  作者在文中很少用到专业术语,也几乎没有讲什么大道理,而是以一件件具体的、典型的、无可辩驳的事例,说明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严重性,真是振耳发聩;特别是揭示;国民极其淡薄的环境意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2)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确切的数据,增强了可信性和说服力。

  (3)全文自始至终饱含激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主任感和深深的忧患意识,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4)文章还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增强了可读性。

  2.如何理解课文第6段、第50段?

  【明确】第6段是讲海水入侵我国沿海城市造成的危害,本段采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水入侵的危害之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从而引起人们对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警惕和重视。

  第50段采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说明内蒙古大规模的土地沙化与两次大规模的开荒热有很大关系,用事实说明破坏植被就是破坏我们生存的家园。

  3.阅读本文,你如何理解“善待家园”的意义?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待家园”就是要人们自觉地保护环境,合理地利用资源,时刻有责任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我认为作者是一个有着强烈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人,他的用事实说话,自始至终饱含激情,站在时代的高度,奋力呼喊的有志之士。

  4.哪些“人祸”可引发地质灾害?

  【明确】人祸已经成为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肆意采伐树木、随意开垦、过度放牧等使天然植被被破坏会导致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沙尘暴增多,过渡不合理、不科学地采矿会导致煤岩和瓦斯突发;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面沉降,威胁城市安全;修路切坡,建筑切坡,会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

  人类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往往造成地质灾害,毁坏自己的家园。所以,天灾难免,人祸能防,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课内阅读

  文昌市破坏珊瑚礁的最直接结果是全市80%的珊瑚海岸带遭受严重破坏。海边没有了珊瑚礁遮蔽,致使沿海水深相对增加,波浪动力缺少阻挡,海岸受到严重侵蚀。该市一个村庄每年海岸被海浪冲刷吞噬十几米纵深,椰林(),房屋( )。专家推测,该村庄15年后将不复存在。

  此种情况并不仅仅在文昌市存在,琼海市、三亚市等沿海市县破坏珊瑚礁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整个海南省的珊瑚礁被破坏的面积已达80%。该省的珊瑚礁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60%,有专家估算,近几年海南声的珊瑚礁每年减少50万吨以上。

  让我们听一听文昌市八旬老人符后昌的美好回忆吧:海岸边是大片大片的沙滩,沙滩后面是大片大片的椰林和沙地西瓜。我们打渔归来,在温暖的阳光下惬意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喝椰汁、吃西瓜、聊家常,那才叫舒服啊!

  海洋专家语气( )地说:若想重现老人描述的景象,我们至少要等上1000年。

  1. 选文中三处括号中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A、坍塌 倒伏 沉重 B、 倒伏 坍塌 凝重

  C、坍塌 倒伏 凝重 D、 倒塌 坍伏 沉重

  2. 上面选文第2段列举了几个数据,说说数字说明的好处。

  3. 上面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 海洋专家的话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B

  2. 运用数字说明,更见说明的真实性,更有说服力。

  3. 对比的手法。将“美好回忆”的画面与眼前的景象对比,突出破坏严重,令人痛心。

  4. 破坏造成的代价是巨大的。


本文关键字: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lulei@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码关注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初中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初中资料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