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提纲(5)

2020-10-20 16:32:42来源:网络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战2021中考历史新东方在线中考频道整理了《2021中考中国古代史考点复习提纲(5)》,供同学们和家长参考。

  27. 宋代南方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1) 经济重心南移:①经济重心南移过程:a)三国(吴)时期,江南经济开始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c)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水平超过北方,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经济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生产工具、技术等。

  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①农业:a)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b)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c)随着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手工业:a)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b)铁、铜等金属冶炼质量和数量都达当时世界最高水平;c)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都”。③商业: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④海外贸易:a)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b)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c)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到南海各国。⑤重要外贸港口: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泉州港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成为世界两个最大的港口。

  28. 宋代的社会生活

  (1) 土农工商:宋代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地主占优大量田地,靠剥削佃户为生。大部分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工匠。商人按规定向政府交税。

  (2) 乡村生活: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民间传统节日很多, 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俗称年节、新年)、寒食、冬至三大节日。

  (3) 城市风貌:①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②宋代城市中有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中有看棚、勾栏,经常通宵达旦地上演傀儡戏、角抵戏、滑稽戏、影戏、杂技、说唱、歌舞等。③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类似于现代的足球运动。

  (4) 瓦舍出现的意义: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 趣味。

  (5) 宋代城市的特点:①打破唐代严格的市坊,出现了市坊混杂的局面;②在都市商场上打破了都城对商业活动时间的限禁,出现了夜市、早市;③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专门的场所和设施- 瓦舍。

  (6) 宋都城:北宋都城为东京,又称汴梁、汴京,在今天河南开封;南宋首都为临安,在今天浙江杭州。

  29.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1)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 年建立蒙古政权,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 忽必烈建元和改革:1271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1272 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 年,南宋灭亡。1279 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

  忽必改改革:忽必烈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①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②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

  忽必烈改革的意义: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人自颂(“上视汉唐极盛之数,无以加此”。)

  (3) 元朝民族融合(统一)的表现(元朝的民族关系):①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②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③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元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4) 元朝文化的趋同:①元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同时,接受中原先进文化。②元朝提倡 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其中一半是蒙古族学生。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5) 元朝统一的意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①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②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③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④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 开发作出贡献。

  3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造纸)

  (1) 活字印刷术:①11 世纪中期,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②活字印刷优点: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比较方便,节省雕版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既经济又省时)

  ③活字印刷的意义: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④传播:西夏已掌握木活字印刷技术,后来东传朝鲜、日本,向西传到欧洲,逐渐发展成金属活字印刷。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400 年。

  (2) 指南针: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人们制成指南针。到了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宋朝的海船装有罗盘针,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都能准确辨识航向。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美 洲)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 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和火炮等。13、14 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 造纸:14.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31. 《资治通鉴》、宋词、元曲、《清明上河图》

  (1)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记述了从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 1362 年的历史。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史实(取材广泛),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记事准确可靠,文字简洁生动,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宋词: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兴起于五代,盛于两宋,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①北宋苏轼:词豪迈奔放,意境开阔,雄浑壮观,“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豪放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 蓄,清新淡雅,婉约派,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③南宋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爱国忧民的爱国豪情,豪放派,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①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 出有关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元杂剧空前发展的原因:元代城市经济繁荣,这种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元杂剧的意义: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元杂剧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②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坦率真挚,清新淳朴。

  (4)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绘,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场景:北宋都城汴京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

  相关链接:

  全国各地2020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更多中考最新资讯中考录取分数中考体育等最新中考信息,请关注新东方在线中考网

微信扫码加入【初中群】免费领取

6G初中全科学习资料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初中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初中资料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