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

2018-09-29 14:54:16来源:网络

  比较探异:《再别康桥》与传统写离别的诗歌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

  1、离别的对象特别。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 如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 营造的气氛轻松。一般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这样增加一份飘逸的成分,而少了一份沉重。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3、意象的选择新颖。

  诗人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物,这样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写作特色

  l 1。构思别致,不流于浅露(情感美)

  1。 2。色彩鲜明,具有流动感(画面美)

  l 3。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韵美)

  l 4。诗行有变化,但又相对整齐。(建筑美)

  1。 5。表现了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

  总结

  《再别康桥》作为一首离别诗,以其轻灵飘逸的情感和优美的康桥景物以及这首诗的完美的形式,显示了徐志摩的才情和个性,也成了中国20世纪一首最为出色的离别诗。

  课后小结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

  课后习题

  1。填空。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体诗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取得一定地位后,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自由散漫,努力追求新的格律。闻一多先生就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建立了______________的新格律诗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

  2。按照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两句话。

  ①.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②.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本文关键字: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lulei@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英语+新概念学习资料大礼包

微信扫码关注 自动获取网盘链接

更多资料
更多>>
更多内容

初中学英语资料大礼包合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自动领取

初中资料
更多>>
更多英语课程>>